圖片來源:http://www.arc1.uniroma1.it/saggio/conferenze/lo/4d.htm


 


撇開勒度(Ledoux)古怪與愛爭吵的個性不談,比起布雷,勒度是比較成功的建築師,他有許多都市與農莊等其他建築委託。17601820年巴黎興建的豪邸只有部分被保留下來而且留下來的並不是最具特色的。風格對一個漫步在巴黎的觀光客來說,必須要比我們倚靠許多遺存至今的大量版畫作品更具持續性與說服力。勒度除了邸宅之外的設計最好的是1784-9年有著各種平面與高度的巴黎通行稅關卡,這些建築物大多使用巨大厚實風格的托次坎柱式、多力克柱式或厚重的粗石砌(rusticated)柱。1778-84年的貝桑松歌戲院(Besançon)內部的希臘多力克柱式也被保存下來。列柱立在半圓劇場周圍的上方,簡單的幾何半圓受到勒度與其他人的喜愛。貢東(Gondoin)1769-70年設計外科學校時,已使用半圓形;大革命之後再度被吉索斯(Gisors)[1]雷瓦提(Lecointe)[2]用在波旁宮(Palais Bourbon)五百人議會(Conseil des Cinq-Cents)(1797),但勒度最令人興奮的作品是大約建於1775-9年在貝桑松附近Loue河邊的阿爾克-塞南(Arc-et-Senans)皇家鹽場(Salines de Chaux),即便那那是零碎的外部。門房有深入的粗壯的托次坎柱式門廊,後方獨眼巨人般(cyclopically)粗石砌的龕似乎是天然遺留下的石頭,還有石缸流出石刻的水-浪漫與古典完美結合的整體靠著本質與原始共有的渴望連繫著彼此。


 







勒度設計的收稅關卡  圖片來源:http://icar.poliba.it/storiacontemporanea/


 



圖片來源:http://www.paris-architecture.info/PA-026.htm




貝桑松歌


戲院(Besançon)內部

圖片來源:http://mediamus.blogspot.com/


 



阿爾克-塞南(Arc-et-Senans)皇家鹽場(Salines de Chaux)


圖片來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4/Projet_pour_la_ville_de_Chaux





阿爾克-塞南皇家鹽場後門 圖片來源:http://www.orange.fr/


 



石缸流出石刻的水 圖片來源:http://www.bergerfoundation.ch/index.html


 


 



但這些本質在勒度為正確目的所作的不同考量以及似乎矛盾的表現形式的設計從未付諸執行。為了測量Loue河,他希望房子有一個讓河通過的筒形中心以便得到河水;他向Maupertuis公園(Chateau de Maupertuis)的所有者建議整個球形的屋子,還有一個槍枝鑄造場內的金字塔型熔爐。洛可可已經以較複雜與溫柔曲線外形取代每一處讓建築師脫離所有的實用考量達成為建築而建築的目的。而這裡每一處渴望著基本幾何外形。勒度1806年也有著充斥著令人混淆的社會改革文本的理想城市設計。城市公共建築提供如此模糊不清的功能,如:供奉道德崇拜的宮殿。這些渾沌不明非常接近法國大革命的雄辯。本人來並不支持大革命但他卻能夠明確地被視為建築革命團體最響亮的再現。他們反叛既有權威與俗成,並為了原創性而奮鬥


 



勒度測量河水的設計 


圖片來源:http://i19.photobucket.com/albums/b159/panotea/casarioautoridade.jpg


 


 



勒度設計的球形房子


圖片來源:http://iamyouasheisme.wordpress.com/2008/08/10/that-human-scale/


 


1750-60年代的對抗情況到現在已經有顯著性改變,當時對抗的是洛可可,現在的大敵則是不加思索就把古代遺跡當作典律的接受者。勒度拒絕接受帕拉狄歐或希臘。他與其他建築師希望重新思考每一件作品,重新感受建築的性格。他們認為對過去建築的摹仿不可能產生健全的風格,這是有根據的。文藝復興本來就不只是摹仿。十八世紀的帕拉狄歐主義者和十九世紀早期的希臘專家卻經常在摹仿。歌德在他最古典形式的《伊菲格尼》(Iphigenia)[3]中卻保留必要的原創性。事實上,比他對史特拉斯堡教堂讚揚,他更推崇《少年維特的煩惱》(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中對感知的原創性。歌德所處的年代很少有建築師能有極自由運用希臘羅馬造形的天份。








[1] 吉索斯(Alphonse de Gisors ,1796-1861),法國建築師。




[2] Jean-François-Joseph Lecointe (1783-1858),法國建築師。




[3] 歌德取材於希臘神話的劇本,主角Iphigenia雖身處異國,卻能以完美的品行與博愛的胸懷感動國王,改變當地的野蠻風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準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